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建设企业交易中心。

交能融合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落实——第一届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作者:中国建设企业交易中心    时间:2022-08-24 10:45:53    浏览:次    在线收藏

8月20日下午,第一届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举办。


  据了解,论坛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交科院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科院环境公司”)承办,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北京牛卡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出席并发表主旨报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原党委书记马宗林、交通运输部原巡视员刘家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海、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张浩、山东高速集团创新研究院长王福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小年、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洁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来自产学研的专家代表,共同研讨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探索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重大技术与融合发展制度。


  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与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委会”)代表,《交通建设与管理》杂志、《中国能源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代表也在现场参加了本次论坛。1600余名来自交通运输与能源行业相关院校、企业的代表,则以线上形式远程聆听智慧分享,共同关注绿色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路径与趋势。
 

  论坛现场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如何当好“开路先锋”?


  交通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更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据有关研究表明,我国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0%,交通碳减排形势迫切严峻。


  在当前我国建设交通强国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压力下,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对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与能源行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举办论坛,聚焦绿色交通与新能源融合(以下简称“交能融合”)发展,为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落实。”论坛主持人张晓峰如此描述论坛举办的目的与意义。
 


  交科院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峰主持论坛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海在致辞中表示,面对资源紧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严峻挑战,利用交通资产能源化、交通用能绿色化既是有效实现交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又可以助力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革命,这已逐渐成为交通行业与能源行业的发展共识。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方海发表致辞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将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双碳”目标下,交通运输如何当好“开路先锋”?


  周伟以《“双碳”背景下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为题发表了主旨报告,介绍了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背景,提出了“交能融合”的三个载体和介绍了公路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系统架构。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发表主旨报告


  周伟在报告中总结了国内外“交能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工程实践情况,重点介绍了世行课题“三网融合”的研究成果,以及陈清泉院士提出的“四网四流”融合发展新思路。


  周伟指出,“交能融合”发展存在公路分布式光伏项目小而散、禀赋资源开发不足、电能质量差等突出问题。他提出,未来“交能融合”发展,强化政策联动、强化技术支撑、强化标准引领、强化安全保障、强化融资创新五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为未来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正式成立


  2022年3月印发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空天信息等领域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


  “双碳”战略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划纲要》对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提出新要求,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加强交通电气化替代。


  据张晓峰介绍,为加快交通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速度,推广新能源产品和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推动交通行业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由交科院环境公司牵头组织,以“互利共赢、自愿平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包含暨南大学、山东高速、隆基绿能、国家电投、中交养护、十一科技等10家在交通和新能源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


  “研发中心将利用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整合行业研发资源,积极推进交通新能源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张晓风表示,“力争申报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研发中心,为新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研究的水平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2022年8月20日,研发中心在论坛上正式成立。研发中心的成立,将为交通与新能源未来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在科技创新凝聚广泛共识,共同擘画绿色能源的宏伟蓝图。

 


  研发中心技委会主任马宗林与管委会主任张晓峰共同为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揭牌,多名领导专家共同见证揭牌瞬间


  经研发中心成员单位推荐,交科院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峰当选管委会主任,山东高速集团创新研究院院长王福海、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霍焱当选副主任。


  技术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分别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马宗林和交通运输部原巡视员刘家镇担任。会议上还审议通过了《交通新能源研发中心章程》。


       多领域专家代表主题分享线上+线下共话“交能融合”


  “交通行业与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发展意义重大,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又有利于推动交通能源低碳转型,共同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曾在公开会议上表示。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行业专家的普遍共识。在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马静看来,能源与交通作为社会经济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集大成者特征的科技领域,亟需重大变革以引领和塑造经济发展模式。而“清洁电能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作为能源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对推动轨道交通绿色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2018》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总量和电能消耗总量逐年递增。预计到2050年,97%的客运铁路和2/3的货运铁路将依赖电力,且其中58%是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


  马静围绕公路交通自洽能源系统关键技术在线上进行了主题分享,与现场代表分享了能源与交通发展趋势及融合场景分析,并就“交能融合”发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马静在线上作主题分享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达到3亿千瓦,2021年新增5千万千瓦。可以说,光伏已不再是未来能源。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营销中心分布式解决方案总监田文涛也在线上介绍了隆基如何应用屋顶光伏发电系统与光伏车棚的成套技术,在公路、铁路、轨道及航空领域的多种应用场景提供综合交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助力交通行业零碳发展。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营销中心分布式解决方案总监田文涛在线上作主题分享


  同样关注光伏应用的还有一道新能源科技(衢州)有限公司系统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韩利生。他以公司的高速公路应用柔性光伏产品为例,分享了高安全性边坡光伏解决方案、高经济性停车区光伏解决方案,提出了高速公路全程光伏解决方案设想,重点介绍了三个系列十六个场景的全场景光伏系统解决方案。

 


  一道新能源系统工程创新研究院院长韩利生作主题分享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范鲁涛以青银高速济南东服务区为案例,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智慧管控统、污废资源化处理以及林业碳汇提升4大系统、以及碳减排、碳替代及增碳汇三大措施,实现了服务区运营期的碳中和,并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造高速服务区零碳示范样板,走出因地制宜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范鲁涛作主题分享


  牛卡福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牛海龙带来了《共建开放共享能源服务平台,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的精彩分享。在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浪潮中,作为物流运输行业领先的车后服务平台,短短6年时间,牛卡福为近3万家物流企业、140多万司机提供了数字化加油加气服务,通过优化能源网络供给和LNG清洁能源替代,为物流客户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在交通运输领域为双碳目标达成积极探索有效路径。

 


  北京牛卡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牛海龙作主题分享


  什么是能源互联网?为什么需要能源互联网?暨南大学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安荣邦以问题入手,结合自己多年跨界工作经验,提出了多流融合的交通能源互联网结构、给我们描绘了交通能源网联网在主动道路、智能照明等方面的优势。
 


  暨南大学能源电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安荣邦作主题分享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环境公司副总经理陆旭东介绍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和典型案例。


  陆旭东指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是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建设(近)零碳交通示范区(枢纽、公路服务区、港区等)的重要技术路径。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场景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并网、交通安全等方面还存在政策、标准等障碍,下一步应加强政策保障支持、技术标准制定、科技创新与成果推广,进一步促进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零碳服务区建设《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规范》正式发布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服务节点,全年昼夜无休运转,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公路基础设施降碳的主要场景之一。


  “标准规定了未来的技术方向,起到了引领、规制、基础和战略的作用。因此,标准要先行。”周伟在发言中表示。


  在服务区内建设分布式新能源系统可以降低服务区温室气体排放。为推进服务区绿色低碳进程,做好标准先行,交科院环境公司联合山东高速集团等单位编制的《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规范》已通过批准。


  论坛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小年正式发布《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并致辞。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小年正式发布《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规范》,多名领导专家共同见证


  孙小年指出,《规范》通过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大纲审查、征求意见稿审查、技术审查、符合性审查等会议,符合协会团体标准有关管理办法要求,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签发,正式对外发布。


  “应该说,这本《规范》可在我国广大地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应用推广,助力全国高速公路绿色低碳发展,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孙小年表示。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小年发表致辞


  交科院环境公司代表标准起草组介绍了《规范》编制情况。本《规范》的正式发布,将有利于推动零碳服务区建设,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标准起草组介绍《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评价技术规范》编制情况


  《规范》征求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中显示:据统计,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约7500个,每个服务区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达500吨。这就意味着,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可达375万吨!


  在国家“双碳”目标、交通强国建设的形势与要求下,和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高排放现状面临的挑战中,建设零碳服务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


  作为《规范》参编单位,山东高速还与交科院、交科院环境公司共同编写了《山东高速零碳服务区白皮书》,进一步推动“零碳服务区”建设探索,也为优化交通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写下“山东样板”。


数据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相关文章 最近更新